浙江启动全球大招商年 今年预计超200个团组出境******
中新网杭州1月10日电(记者 黄慧)于经济大省浙江而言,新的一年如何推动高质量使用外资和招商工作开好局、起好步?1月9日,“投资浙里”全球大招商年启动仪式在杭州举行。记者现场获悉,今年,浙江预计将有超200个团组赴境外开展招商活动。
浙江省商务厅厅长韩杰表示,当前,浙江使用外资工作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。今年,浙江将进一步实施“8+4+1”政策体系,制定新一轮力度更强、更加务实有效的稳外资政策举措。
事实上,自疫情政策优化调整以来,浙江各地已全面掀起全球大招商工作热潮。“投资浙里”全球大招商年的启动,将会进一步点燃这股热潮。
韩杰说,要围绕浙江“415X”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,以杭州获批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契机,坚持高质量制造业项目优先、大项目优先、引领性项目优先,提升外资项目招引质量;要全方位拓展全球大招商方式方法,积极开展境外招商、基金招商、中介招商、专业化公司招商,推动侨商、浙商回归投资。
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石琪琪介绍,围绕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的总目标,“投资浙里”全球大招商年的主要内涵是围绕“一个目标”、做到“两个聚焦”、推动“三个更加”、落实“四个重大”。
据悉,“投资浙里”全球大招商年主要聚焦高端外资产业和重大外资项目,力争推动外资增长更加平稳,外资结构更加合理,营商环境更加优化。
例如,立足产业资源优势,浙江将筛选重点领域细分赛道,着力招引一批高质量、高科技、高环保、高端化的项目,大投资、大规模、大牵引的项目,世界500强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、隐形冠军等企业及外资研发机构等。
站在新的起点,浙江多地已做好规划,蓄势待发。
现场,杭州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蔡儒杰表示,杭州将勇当全球大招商年的开路先锋,奋力做好“氛围营造”“渠道拓展”“外资转型”等五篇文章。
如其所言,杭州一季度将组织开展好“杭州·全球招商季”活动,以欧洲、日韩、港澳为重点地区,市区联动举办重点招商活动不少于30场,同时开通境外招商审批“绿色通道”,组织赴境外招商团组不少于30个。该市还将精准对接世界500强、行业头部企业,实现重点外资企业走访全覆盖。
再如嘉兴,该市目前已组织出访团组4个,达成投资意向项目5个。值得一提的是,距离嘉兴市日本招商团组回国仅12天,日本某精细化工龙头企业便派出高级别代表团来嘉兴回访,达成总投资1亿美元的合作项目。
嘉兴市商务局党委委员、嘉兴市贸促会副会长徐伟强介绍,嘉兴围绕“135”主导产业排定了71个出境招商团组,其中一季度24个,将充分发挥嘉兴国际产业合作园数量多、覆盖广的优势,主攻德国、日本、美国、新加坡、以色列等发达经济体。
数据显示,2022年1月-11月,浙江实际使用外资182.1亿美元,同比增长11.4%,预计全年实际使用外资达190亿美元,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近50%。(完)
搜索
复制
汽车产业变革下半场,智能汽车如何开新局******
“智能汽车是汽车产业的变革性技术,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激烈角逐,中国发展智能汽车也已形成共识。我们的顶层规划以及产业政策日趋完善,技术研发逐渐进入商业化创新阶段。”在近日举行的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(GIV2022)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清华大学教授、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的演讲直奔主题。
如果说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变革的上半场,那么下半场就是智能汽车。本次会议围绕“全球视角下的智能汽车发展之路”,相关院士专家、企业代表聚焦操作系统、顶层设计等话题展开了观点交锋。
迈过芯片这道坎是必答题
“汽车智能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,需要智能汽车、智能交通、智慧城市的协同创新。”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说,智能汽车的价值链、供应链正在加速重构,未来汽车对传统汽车的颠覆性,使传统零部件体系的50%以上都面临重构。
有机构预测,到2030年,芯片将占高端汽车物料成本的20%以上,软件成本占整车成本的比例,则将从目前的15%跃升至60%。
近年来,在“缺芯”倒逼下,我国汽车芯片设计有了快速进步。不过,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坦言,如何迈过芯片这道坎,仍然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。
“我们必须看到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严峻挑战。”张永伟举例说,比如进口依赖、产业链技术短板、严格的检测认证以及人才短缺等问题。基于此,他提出应提升全产业链技术,建立汽车芯片标准、检测认证体系,加快国产芯片“上车”应用,加大政策支持等。
打造国产主流CPU架构
有报道称,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马斯克将推出汽车芯片,使汽车成为“四个轮子上的移动巨型计算机”。中央处理器(CPU)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,CPU架构也是芯片产业链的龙头,其不仅决定了CPU本身的性能,也在很大程度上引领整个芯片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。
“这几年国产CPU发展得很快,现在国内市场上已有六七种CPU架构并存,但这并非长久之计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直言,多种国产CPU架构并存,未来可能会造成资源分散、低水平重复等问题。
“这种状况如果不加以改进,若干年后,我国将缺乏能在全球市场上与X86、RAM两家竞争的自主CPU架构,从而在主流CPU方面仍将受制于人。”在倪光南看来,面向未来主流CPU市场,要聚焦开源绿色架构,发展中国芯片产业。尤其是在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,可通过充分发挥我国举国体制、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,共建绿色产业生态,增强绿色产业链、供应链自主控制能力。此外,还要通过加大对开源数据的贡献,增大国际话语权和主导权。
探寻智能网联汽车“中国方案”
在探讨中国智能汽车发展的具体问题时,针对如何加强顶层设计,陈清泰坦言,要动员多方力量,共同做好智能网联汽车的顶层布局,例如如何按照车路协同的思路对道路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,如何建立面向智能汽车的数据监管系统,怎样打破部门分割、形成高效协同的推进体制,都是当前非常迫切需要推进的任务。
“未来中国要发展智能汽车,就应该从一体化的架构体系构建和关键技术突破方面作出积极探索。”李克强剖析,考虑到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特征及社会属性,我们难以采用国际上的单车智能发展路径,需要探索“中国方案”,要充分融合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技术路线,探索适合我国智能汽车的发展方案。
智能网联汽车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?李克强认为,要加强顶层设计谋划,抢抓智能网联汽车网联化、智能化的窗口期,加强产业顶层战略布局,并积极践行“中国方案”,成为全球技术趋势的引领者。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